长安汽车新能源技术研发(长安汽车新能源技术研发岗怎么样)

2025-01-22

专为用户打造!长安新蓝鲸动力真正做到全域全场景满足!

月13日,长安汽车在重庆·长安科技园N3正式发布新蓝鲸动力。作为全球首创的全域全场景动力解决方案,新蓝鲸动力以“捅破天”的勇气和“天花板”级别的技术实力,为中国新能源动力领域树立了崭新的标杆,并通过持续赋能长安汽车旗下三大产品品牌动力全面升级,为用户带来超越时代的全新价值用车体验。

坚持能源价值创新为驱动,长安致力于着力打造强劲动力、极致效率的新皮卡。蓝鲸动力提供更高效能的燃油动力解决方案,同时发展增程和纯电动力供给,通过创新能源补给方式,通过极速补能模块扩能、高效放能等能源解决方案,满足皮卡用户极致动力需求,同时满足用户拥车、用车成本最低需求。

随着新蓝鲸动力的到来,长安汽车的出行感受将全面升级。如馈电省油更省钱,新蓝鲸插混匮电情况下每公里仅需不到4毛钱;某新车型怠速车内声压级为39dB(A),实现图书馆级的静音效果;某款车重近2吨的新车型,馈电最高车速可达150km/h,还是一条龙;全地形驾驶自适应控制,司机乘客都不晕。

第二,蓝鲸新动力的引领不止表现在技术参数上,还在于以用户思维增强全场景全域实用性。在目前国内的混动市场,插电混动与增程各自为营,消费者要么选择增程,要么选择插电混动。而长安的思路是采用同级独有的插混/增程双动力形态,一键切换增程/插混模式。

为了给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稳定耐久性,作为全域智能油电双驱系统的蓝鲸iDD实现了智能全动力OTA升级。从第1位用户开始,蓝鲸iDD的软件包终身可升级,确保动力方案在未来不断进化、常用常新,满足用户不断提升的性能需求。

朱华荣定调“1+3”,长安汽车将进入三年发展关键期

据朱华荣预判,未来汽车产业存在着“1+3”的发展机会,其中“1”即总体大盘仍将持续增长,“3”则代表汽车行业存在新能源、智能化和国际化三大发展机会。

易车讯6月8日,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中国汽车市场年销量规模将走向3500万,甚至4000万辆。到2030年,我国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和增程式动力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达70%-80%。

品牌向上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是需要相应产品落地,同时还要让消费者认可。这点上前长安汽车负责人徐留平,用短短3年不到的时间,在一汽红旗给我们作出了榜样和标准。作为长安汽车现任董事长的朱华荣,长安汽车的向上之路留给你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毕竟它已经走了五年的光阴。

月18日,2023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拉开帷幕,长安汽车全系新能源产品强势集结,创新前沿技术悉数亮相。 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在重磅发布海外战略“海纳百川”计划时透露了长安汽车泰国设厂计划。 泰国设厂的计划,也是长安汽车强势出海的关键一步,长安汽车正在全速向世界级品牌迈进。

张宝林的“时代淘汰你,与你无关”更是振聋发聩,让我们看到作为自主品牌领军企业的长安汽车具备的浓厚忧患意识。而董事长张宝林和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的稳固搭档,也带领长安汽车进入了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向上快车道,销量持续领跑行业,品牌形象不断提升。

更重要的是,长安汽车的未来技术储备和思维方式迭代,将重塑造车逻辑,让中国汽车产业引领全球成为可能。 朱华荣表示,长安汽车将坚定推进“新汽车 新生态”战略,到2030年累计投入2000亿元,新增1万余人的科技创新团队,实现集团销售50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400万辆,新能源销售占比60%以上,海外销售占比30%。

长安汽车卷出新高度长安“金钟罩”首款标准电芯时代长安下线

电池结构是电动车安全性能的重要保障。长安启源A07真香版标配具备牢靠电池结构的iBC数字金钟罩电池,其特点是能量密度高、充放电效率高、循环寿命长、低温性能佳。数智AI电驱后置后驱 在现场的场地试驾环节让人进一步领略了新车的动力性能和驾控魅力。

像吉利旗下极氪品牌就研发推出了“金砖电池”,蔚来则自研了150度电池包,长安推出了金钟罩,长城汽车有蜂巢能源等。 换句话说,以往车企们对于宁德时代的电池供应依赖,正在逐渐减轻。 但影响更加深远的一个趋势是,一旦车企具备了一定的体量优势,就开始寻求投资自建电芯工厂。

在安全方面,金钟罩电池在研发时就进行了多重考量。硬件安全方面,应用尖端技术,实现热抑制,极致安全。在电池隔热性能方面,长安汽车采用军工标准的新型隔热材料,隔热性能较行业水平提升30%,100%实现热抑制,使用温度比常规材料提升200℃以上,实现“真芯”不怕火炼的本质安全。

无独有偶,长安汽车于今年广州车展也发布了自己的电池规划。未来,长安汽车将打造国际领先的自研电池品牌长安“金钟罩”, 计划到2030年,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8款自研电芯,形成不低于150GWh的电池产能,并计划打造能源生产、存储与利用的产业闭环,实现全产业链价值的最大化。

因此,降低电池成本,进而降低整车成本,是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众多车企正加大对电池自研的力度,以期降低依赖。例如,极氪推出金砖电池,广汽推出因湃P58微晶超能电池,长安发布金钟罩电池系列,计划到2030年形成不低于150GWh的电池自研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