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
1、这项成果以《In-situ direct seawater electrolysis using floating platform in ocean with uncontrollable wave motion》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这标志着谢和平院士团队继在《Nature》上的突破后,再次在海水直接电解制氢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2、在中国科学界,有一位既亲切又幽默且实力出众的科学家,他便是张杰院士。尽管曾因名字与明星张杰相撞而被误认为明星,但他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声誉不容忽视。张杰拥有五国院士的头衔,体现了他在物理领域的卓越成就。
3、陆朝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教授,拥有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他出生于1982年12月,浙江东阳人。在科研生涯中,陆朝阳于2011年被选为首批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成员,同年又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
4、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于2023年1月19日揭晓了2022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林鸿宣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脱颖而出。
5、林鸿宣院士研究团队的“水稻抗高温基因挖掘及调控新机制”入选2022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基于以下突破性成果:揭示了水稻对抗高温的新机制:研究团队发现了抗高温遗传模块TT3,特别是TT1和TT2的协同作用。
6、黄维院士的研究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证明了其在科技转化和战略新兴产业推动方面做出的贡献。他的论文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等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显示了其研究的国际影响力。黄维院士的学术生涯始于1963年,他在中国最顶尖的北京大学化学系完成本硕博学业。
1、基体材料:承载,宜轻质材料(2)敏感材料:感知环境变化(3)驱动材料:对环境的响应,主要产生应变或应力(4)信息处理器:信息处理与分析 按智能材料的功能来分:光导纤维、形状记忆合金、压电、电流变液和电(磁)致伸缩材料等。
2、建筑物的窗户清洁,可以采用智能材料和纳米二氧化钛粒子混合的方式,干净环保,在米兰有7000平方米道路应用了这些节能材料从而减少了减少60%的二氧化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