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2
近两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煤炭消费减量,煤炭消费比重下降,煤炭行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同时也给煤炭行业带来转型升级的机遇。
一是提升以智能化为支撑的煤炭柔性生产供给保障能力。煤矿智能化是新时期煤炭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智能化煤矿,发展以煤矿智能化支撑的柔性生产供给体系,实现新时期、新煤炭、新格局高质量发展目标。要将研发重点放到核心基础零部件、工艺和材料方面。二是降低煤炭开发利用能源消耗强度。
制定明确的政策:制定具体、明确的政策,确保“双碳”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包括设定碳排放减少目标,鼓励绿色能源发展和清洁生产方式,推动碳交易市场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对“双碳”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开展创新研究,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例如,开发更高效的清洁能源技术,推广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
提升能源效率 在工业化进程中,提升能源效率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且提升空间巨大。例如,在建筑节能领域,发达国家约三分之一的碳排放来自建筑物,而交通和建筑类排放较小。中国目前以工业排放为主,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建筑节能领域有巨大的提升潜力。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同样空间巨大。
目前的核能利用,尽管在核废料处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相对来讲它是经济可行的;从安全的角度看,核电大国——法国就没有发生过核事故。中国也在大力发展核电,原来是在沿海地区,现在延伸到了内地。但有一个问题,发展核电所需的铀矿资源,中国比较缺乏。
企业可以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运输等方面入手,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个人方面,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方面入手,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中来。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目标,必须实现指导思想上的转变。要实现从数字减排到以质量改善为纲的转变,从浓度控制到总量控制的转变,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管理和风险防控的转变,从单纯考虑生态环境治理到与节能减排、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调整等结合起来转变。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基本要求。
总结: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和经济发展,确保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方式,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低碳经济有利于出口贸易。 因为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单位能源利用率=降低原材料成本,所以这对我国以低价为导向的出口贸易是有益的。
1、水电:中国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许多大型水电站已经建成,如三峡大坝、长江上游的白鹤滩水电站等。水电是中国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核能:中国积极发展核能,已建成一些核电站,并计划在未来扩大核电装机容量。这有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减少碳排放。
2、在生物质能方面,中国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生物质发电和生物质燃气等项目,为农村地区提供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服务。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政策执行、技术研发和市场监管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
3、主要有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生物能、潮汐能等等这些。
4、清洁能源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等。这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正日益得到广泛关注。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也被认为是清洁能源的一种。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曾在2019年9月20日表示,正在研究“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目标是继续扩大清洁能源的发展规模。
5、氢能:氢能的燃烧产物只有水,是一种终极的绿色能源。其能量密度高,燃烧产生的热量远超过其他燃料。此外,氢的储存和运输问题正在得到解决,随着技术的进步,氢能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核能:核能被公认为能够大规模替代常规能源的替代能源。其优点在于环境污染小,且能量密度高。
6、清洁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等。这些能源的应用广泛,且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有望在未来替代传统的煤炭化石燃料。特别是太阳能,它是最常被使用,也是国家积极推广的能源之一。太阳能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通常表现为太阳光线。它主要用于发电和为热水器提供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