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
1、第2章转向MATLAB界面设计,深入探讨图形用户界面的创建和GUI编程,通过实例展示GUI的使用方法。第3章重点介绍Simulink仿真环境,包括其简介、应用和模块库,以及如何处理功能模块,模型示例和调试过程。此外,子系统封装技术和S函数的使用也得到了详细讲解。
2、MATLAB在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实例;第7章为MATLAB在微机继电保护中的应用实例;第8章为MAT[AB在高压直流输电及柔性输电中的仿真实例;第9章为MATLAB在风力发电技术中的应用仿真。
3、本书详细介绍了MATLAB/Simulink在机电控制系统仿真中的应用。首先,第1章概述了机电控制系统的基础概念,包括控制系统描述、开环与闭环系统、分类(如线性与非线性、恒值与随动等)、品质要求以及仿真基本概念。
4、第4章和第5章分别通过大量详尽的实例对电力系统主要元件和电力电子电路进行了说明。第6章和第7章讨论了利用MATLAB/SIMULINK构建复杂电力系统并进行稳态、暂态仿真,以及高压电力系统电力装置仿真的具体方法。第8章对利用模块集成和s函数编程两种定制非线性模块的方法进行了介绍。
5、第1章对MATLAB/SIMULINK进行了概述。第2章介绍了MATLAB的程序设计基础。第3章对SIMULINK的应用基础进行了阐述。第4章和第5章分别通过大量详尽的实例对电力系统主要元件和电力电子电路进行了说明。
6、想深入了解MATLAB和Simulink在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方面的应用吗?那么,《MATLAB/Simulink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这本书将为您提供宝贵的参考。该书由著名作者于群精心编撰,旨在帮助读者掌握这两款工具在电力系统领域的实际操作技巧和理论知识。
范瑜在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致力于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她撰写了总计三十多篇论文,其中有多篇发表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级期刊上,具体为十篇;而在省级期刊上,她的论文数量则达到了二十篇之多。
在学术成果方面,范瑜教授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超过60篇,两项发明专利的授权彰显了他在科技创新上的贡献。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特种电机及其控制,为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结合教学工作实际进行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撰写论文30余篇,其中公开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10余篇,省级刊物20余篇,参加省级以上课题5项,主编、参编著作9部。撰写的文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被收入《高举伟大旗帜推进宏伟事业——党政军领导干部理论宣传工作者文选》。
铁道学会高级会员,欧美同学会会员,原机械工业部“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编委。在国外学术期刊、国家核心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两项,出版译著4部。目前主要从事特种电机及其控制的研究。
近年来在北京交大认定的美、英等国际刊物和国家一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在其他核心刊物以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
在玄武区“四边”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中,以组长李琳为代表的地理组、组长傅佳为代表的英语组、组长陈正蓉为代表的数学组被评为区先进学科组,贺璐璐、卞姗姗、何丛林、范瑜、金宇琳、张洁等6位老师被评为区先进个人,我们教师的课题、论文获奖和发表学校也建立了激励制度,以表彰先进。
1、创新性: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避免重复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从新的角度、新的方法或新的应用领域对现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指导教师的建议:在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时,可以向指导教师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2、建议电力系统方向,再根据本校老师给出的毕设题目或者觉得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跟导师协商。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送变电线路、供配电所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能供应到各用户。
3、电气自动化专业最好设立设计一个普通的没有张力的,只有扭矩的电力拖动系统,这样的话,设计起来就非常简单了。
4、第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这个很简单,有兴趣的话就自己做做,不会的话,就在淘宝买块几十块钱的开发板,上面配套的例程里一般都有数字温度的例程,比如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例程,就是下图中的三个角的像三极管的18b20。希望对你有帮助。
5、电气工程比较容易。基于STM32的工业以太网EtherCAT从站的设计和实现,你写的都比较高大上看完后我觉得这个最接地气,而且不用去进行很多实操只需要在电脑上多做一些研。
1、最后,黄守道在《微电机》上发表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无轴承电机悬浮子系统仿真研究,展示了他在智能控制领域的创新思维。
2、近年来,黄守道教授主持和参与了超过10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他的突出贡献得到了认可,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多个重要奖项。他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30余篇论文,其中10篇被EI收录,4篇被ISTP收录。此外,他还拥有5项国家专利,为团队带来了300多万元的科研经费。